【课堂聚焦164期】品语言文字 激爱国热情


作者:熊金晶 发布时间:22/09/2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06班的教室内传来一阵阵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原来是徐蜜蜜老师正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课堂。

片段一:

“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读课题?”、“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题,同学们快速带入自己的情感进入到课文之中,从最初的平平无奇到最后声音中满含激动与坚定,这正是朗读带来的神奇力量。带着这份感情,随后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进行勾画,在文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朗读与默读的有机结合,使课堂呈现出一动一静的美妙平衡,让同学们既能乘着激昂情感的巨浪踏浪而行,也能用理性架起船帆找寻正确的方向。期间,徐老师在学生间进行点拨与指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跟随老师的步伐,开动脑筋进行思考。

片段二:

徐老师用PPT一一列出近代以来中国与别国签订的各种屈辱条款,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同学们共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同学们个个双眼泛红、愤懑不平,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年代,体会到国人的无助,为落后的中国感到不平。

随后回到课文,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周恩来看到这样的中国,他在想什么?利用情景模拟将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一步步地深入理解了当时洋人的狂妄、国人的无助、国家的不振......将自己真正置身于遥远的历史之中,回到了那个年代。

片段三:

过去有周恩来以及各位前辈为我们打下江山,现在有国之功勋继往开来、复兴中华。黑板上展示着袁隆平、屠呦呦等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现代功勋脊梁们,将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巧妙结合,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感情上的震动,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有着无数的前人、先辈们铺就而成的,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即使是小学四年级的自己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全班发出“过去有功勋,未来有我们”的雄心壮志!

课堂洞察(熊金晶):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事情发生的时间跨越了百年。虽然其心酸屈辱的历史背景是身处和平年代的同学们无法感同身受的,但徐老师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事件脉络,让学生关注到文中的主要人物,能够精准地抓住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徐老师首先通过朗读使同学们将学生拉入课题,并迅速拉近了历史背景与同学们的距离,让学生走到了历史跟前,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通过历史拓展与情景想象模拟让同学们了解了原因,理解了为何“中华不振”,形式生动活泼,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前提下绘声绘色地表演、模仿;最后通过PPT展示周恩来各年龄段的事迹并朗读他的所思所想所感,使同学们带入角色之中,通过古今对比使学生明白周恩来誓言中的情感因素。整个课堂以读代讲,通过朗读、默读、速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品味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同时补充课外文本进行拓展,使课文更加生动鲜活,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