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聚焦135期】美术课堂上的草丛童年


作者:宋娟娟 发布时间:20/10/20

快乐的童年记忆中总有那一抹青青的草地,我们在草地上奔跑,我们在草地上嬉戏,我们在草地上翻滚......欢声笑语不断传来。

你是否曾低下身躯,俯身贴近草丛,去观察过这一抹绿色,走进草丛亲近大自然的“小精灵”。让我们走进施念老师的美术课堂,同孩子们一同度过草丛中的童年时光。

“同学们,你能画出现实生活中的小草吗?”问题的抛出,迅速引起孩子们跃跃欲试的举起小手。上台的同学大胆的挥动粉笔,描绘出小草的形态。老师对上台的同学予以表扬后板书课题——《草丛中》,随即出示更多形态各异的草类植物,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形态、位置的关系。

学生们描绘单一或一簇草丛时往往利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外形,忽略物体真实的形态关系,如转折、穿插、遮挡关系的处理。施老师在这个重点环节,利用一根小草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以及分析画法区别,学生表述,教师总结。巩固知识重点,在一组草丛的画法中,播放五组形态各异的有穿插、遮挡关系的草丛,提高了学习深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挑战兴趣,在竞赛式的回答中,学生观察的更为详细。

“老师,我发现这五组的草丛,他们的数量变多了,叶子的样子不一样了。而且都穿插着转折的几根小草。”孩子们的观察力非常详细,从各种角度思考形态的特点。

有趣的草丛,少不了可爱的“小精灵”。施老师播放了两种形态的草丛故事。常态的——草种中的小昆虫。非常态的——小人国的故事,用拟人夸张的画法让草丛产生魔力,趣味更浓郁。学生们欣赏的跃跃欲试,拿起画笔在草丛长卷上快乐的“奔跑,玩耍”。

【课题洞察】宋娟娟:施念老师在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中,有层次的分解重难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从传统得到教师讲转变到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不断的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表扬,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尤其是作业环节孩子们不愿放下画笔,全身投入在“草丛的快乐”中,让我感受深刻,美术的课堂带给孩子们的童年就需要此情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