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春共成长 温暖身心促健康


作者:江婷婷 发布时间:20/06/02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平稳走进青春期

说起青春期这个词,脑袋里浮现的是少男少女们美好的面孔,也会浮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青春期问题。书上说:“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是一个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外,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然而,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点,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期的一切,获得全新的社会角色。其次是性的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一些与性相关的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是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二、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追求与众不同,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开始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和对老师、父母的依赖。他们不愿意轻易的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有时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当然,青春期的孩子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增加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飞跃期。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的思考增多。比如说记日记,青春期孩子的日记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同时,对于自己的日记也绝对保密,不允许别人翻看。

四、反抗心理

由于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高涨,加上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强,会在孩子身上出现态度强硬、举止粗暴,偶尔出现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甚至是反抗的迁移,将别人对他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迁移等。

五、人际关系上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后,朋友在他们的心目中位置日益重要,当然也包括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比较幼稚、还不成熟的朦胧情感。在与父母关系上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情感上、行为上和观点上进行脱离,父母否认榜样作用被削弱。同时在内心里会将老师分为钦佩的和不喜欢的两类,从而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

六、消极心境

消极心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青春期的孩子烦恼突然增多。一方面他们感到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保持或确立在同伴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可想而知,这个时期对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而身处六年级的我,该如何帮助学生平稳走进青春期呢?

一、尊重孩子,理解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们班的小彭已经有明显的“青春期症状”,平时和老师相处融洽,情商也很高,但也有自己的脾气。一次升旗时我们班的纪律不佳被全校点名,而站在后面的同学不幸被我一顿批,其中就包括了小彭同学。他当时觉得自己很委屈,感觉自己背了黑锅。于是,他课下去找了学生处的老师,确认他不是罪魁祸首之后,觉得更委屈和沮丧,导致一上午的课精神恍惚,情绪低落。作为班主任,这个时候不是要对他的行为批评指正。于是我把他偷偷叫到一边,允许他直言不讳的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当然,但他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时,我已然成为了他的倾听者,尊重他的想法,并适时的向他表达我的误解,请求他的原谅。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好管,处于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老喜欢跟别人唱反调,总觉得按照大人的方法做就很委屈、很不甘心。当他们烦恼痛苦的时候,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位倾诉者,更并非一位指导者。所以当学生情绪不佳时,我们老师不要在当时来判断是非对错,不如停下来听听他的需求是什么?他的出发点在哪里?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通过达成思想共情的方式,来取得学生的信任,对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以信任为基础,可以更好的方便老师开展教育工作。

  二、上一节特殊的生理课

六年级上学期我们班主任担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任老师,正好有一节“走进青春期”的课程内容。书本上围绕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等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科学的认识自身复杂的生理世界。当时在上这几节课之前,我就预料会有孩子借机发出奇怪的笑声。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先入为主,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你们必须经历的过程,它的发生意味着你已经长大了,意味着你逐渐成为一个大人,这并不是一件害羞和丢脸的事,反而你更应该值得高兴。

当然教师对待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正面的,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观点,不抵触,也不害羞。对于六年级青春期性教育的处理方式,第一是教师态度积极正面不避讳,第二是分性别开展活动,让学生有问题、困难、难言之隐及时找老师,第三与家长沟通,正确的性教育最好是由同性家长来进行正面引导。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六年级学生除了以上所说的生理变化外,在内心情感上也会发生巨大转变,特别是一些早熟的孩子,会出现早恋的现象。当时班上一直传着“郑同学和陈同学周末去约会了,他们两个在谈恋爱。”起初我听到这个谣言的时候,没有相信,准备先观察再说。果然,我发现小陈同学上课的时候会偷偷转过身去望着后座的郑同学。关键是我们的郑同学也经常在课堂上“暗送秋波”,两个人你来我往,不禁让我有点意识到问题了。但这种感情是美好又脆弱的,不想一下子戳破,伤害两个孩子的自尊心,更不想找家长让“亲家见面”,从此有了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我并不想把这个情况定义为这一场青春期的恋爱。

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流程第一步:“逗趣”,私下提醒陈同学:“郑同学最近学习进步的很快哦!”对她进行善意的提醒,师生心照不宣,相视而笑。第二步:“谈话”,私下分别找到了陈同学和郑同学,与他们交流近期的生活学习,最后询问两位同学你是怎么看待“喜欢”这个问题的。当然这种谈话目的性不要太强,点到即止,以此让他们卸下防御心理。第三步:“劝导”,循循善诱,敦敦教诲。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两位同学在不知不觉之中“分手”,我也松了一口气。

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待孩子们的这种懵懂的感情呢?首先要尊重和关心他们,正确的疏导。对于早恋的孩子我们更需要做他们心理上的疏导者,晓之以理,束之以规。不要粗暴的干涉,强行的拆散,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其次在班级中要搭建异性交往的平台,比如随机排定位置,我们班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男女生成为同桌,在这种轮流排位置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如何恰当地与他人交往,包括和异性的交往。最后,干预机制,制动刹车。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对学生的“喜欢”而神经过敏,发现有点苗头,先观察在未弄清楚事情起末前,不急于带给家长负面情绪与焦虑。但如果超越了尺度分寸,影响他人,有碍观瞻,我就会采取一些措施了。当然,像这样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照葫芦画瓢。

  四、家校共育,共同成长

进入六年级,家长们常常跟我吐槽说孩子最近好像一夜之间变成了大人,管管也管不得,他们变得敏感、叛逆,脾气也大得不得了,一说就急眼,往往是你一句话还没说完就发脾气。特别是疫情期间有好几个家长给我发来“求救信息”,内容大多是“江老师什么时候开学啊?”“江老师今年的小升初考试还考吗?”“江老师能否麻烦您跟孩子打电话联系一下吗?他不爱交流,我们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样的问题每周都有,“求救”的内容层出不穷。其实家长比我们更加焦虑,当疫情撞上“青春期”,我们该怎么帮助家长呢?

首先,要安抚家长焦虑的心情。在家长“求救时”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教会家长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法,也可以把网上一些相关的文章或视频分享在家长群里,不时的交流学习。其次,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要有落实、有反馈,让家长知道班主任非常关注我孩子的问题,进而更积极主动的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第三,班主任也要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将未形成风气的个性问题及时制止,避免最终形成班级的共性问题。最后,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摆正好心态,作为毕业年级我们不能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因为我们不仅是学科老师,更是班主任,育人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不能把这种焦虑的情绪带给家长,所以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除了学习之外,也可以说一下孩子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生活日常。

总之,青春期使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关注去学习。